充滿故事和榮耀的青葉部落
青葉社區位於三地門鄉的西北角,海拔約150公尺,沿山公路的最北端,和高樹鄉相鄰,三地門鄉是排灣族的大本營,坐擁10個部落,而青葉在此是唯一的魯凱族部落,為不讓傳統文化在潮流及「異族環伺」中消失,居民自發性的推動社區營造,打造魯凱神話村,將家家戶戶昔日的榮耀與魯凱的傳說以藝術的方式融入住家門戶、街道和學校,相當令人驚艷,2009年榮獲建築園冶獎,因而被譽為「台灣最美麗的部落」。
青葉,魯凱族語為「鰲芭」 (auba) ,意指綠意盎然,充滿祖靈祝福之地。青葉部落族人最早原居於霧台鄉北大武山有「天空之城」之稱的達拉瑪卡(talamakau),歷經遷徒多次,日治末期,當時大頭目楊永福(laucu)率領talamakau(今大武村東川巷)、derau(今大武村小山巷)、dadele(今隘寮北溪北岸)等三個部落的族人,集體遷村,來到青葉進行開墾。戰後,有感於本身部落人口稀少,且周圍一帶多為昔日世仇的排灣族而居於劣勢,為保護族人安全,為此部落決議,開放其他魯凱族人的遷入,形成今日的不同時期移民的社區居民結構。
循著沿山公路來到青葉村,可見相當醒目的裝置藝術,以百合花、蝴蝶和石頭的彩繪作為歡迎賓客的入口意象,這是由部落的藝術家吾由、王傳蘭、翁俊雄和前青葉國小校長陳再興等族人所發起,申請「城鎮地貌改造計畫」的營造成果。若適逢時令,進入村子之前的兩旁道路,還可見飽實結穗的小米和紅藜,謙虛低頭,等待採收,以為天然畫布裡的一景。在魯凱的生活和文化裡,不同的圖騰與物件有著不同的意義與象徵,在運用或配飾上如同階級制度之嚴謹,不得逾越,因此,透過家屋外牆的圖騰裝飾,得知其身份、職業,或光榮的過往,所謂「一家一故事」。也由於青葉社區的街道規劃為工整的十字型態,因此發展出「十字藝術街」的概念。
部落的工藝家翁俊雄(tingangurucu)表示,隨著居住型態的改變,社區什麼沒有,水泥牆最多,與其看起來礙眼,倒不如將其美化、揮灑。如今在社區內的每條街巷,乃至於角落:信箱、門牌、路燈等,都可見不同的工藝素材以及居民共同參與完成的藝術成品,充滿故事性和張力,宛若露天的美術展場,充份展現原民的獷野性格與藝術天份。
蝴蝶和百合花的圖騰和意象在社區裡隨處可見,對魯凱族而言,蝴蝶是腳程很快的信差,也是英雄的象徵,唯有此人,方能在部落或族人於急難之中,不畏艱難地,迅捷地將訊息傳達,進而獲得解救,另外亦指手藝很巧的女子;而百合花在魯凱部落裡有神聖的地位,象徵男子的戰功或狩獵豐碩以及女子的貞德,並經過正式的提親迎娶;小米代表豐收;連杯紋象徵同心;羽毛和傳統陶甕只有貴族才能用;獠牙山豬表示家有勇敢、技術高超的獵人;有獵過黑熊的,才能有配飾特定的草;曾捕獵5隻以上的公山豬,才能配飾百合花;捕過野鹿,才能配飾梔子花……。
在「一家一故事」裡,每戶提出自己家的特色或光榮史,例如:曾於三鐵競賽項目中獲得優異成績的選手;有一戶的祖先眼睛所視之物,皆會著火;曾獵過野鹿、山羌的,或耆老盧松吉,年輕時是位獵人,曾經獵過台灣黑熊和5隻以上公山豬,同時雉雞羽毛代表運動員,紅領巾說明曾擔任村長長達二十年的領導能力,這些都在其家屋或外牆鮮活的訴說。而大頭目楊永福後代的家屋,更是集華麗與榮耀於一身,庭院中巨大的石柱,文字刻記並歌頌著大頭目帶領族人遷居於此的過程,上方飾有鷹羽,石柱其下有二隻巨大的百步蛇分踞於兩旁,仰首擁立,足見其地位。
若是沒有特別故事的人家,則多以美好的圖騰來裝飾,如百步蛇所衍生出的菱形紋、三角形紋;「眼眸之珠」,即守護之意;琉璃珠之於祝福,或是小天使之於牧師……等,而其中社區族人遷徒圖,係經過居民的溯源與考究,將社區裡不同部落從山上數次遷徒到青葉社區的過程勾勒繪出,在公開的場域予以紀錄。
社區發展協會解說員巴俊傑表示,所有家屋外牆圖騰的裝飾,都必須經過耆老或資料的考證,確實屬實,方能呈現,對此,魯凱族人是相當重視的,不是個人自己說了算。也因此,透過家家戶戶的故事,也能讓社區裡的小朋友知道長輩們的過往,自己說自己社區裡的故事!
相較於其他地區原民部落的社區彩繪,會發現,青葉社區裡街道和家屋外牆的彩繪顯得立體而生動,原因在於其創作的素材或形式,並不限於平面彩繪,還包括石子拼貼、彩磁拼貼、鑄鐵、金屬、木雕、石雕等。在魯凱的傳說裡,祖先於溪流中看見小石子在陽光的反射下,閃閃發亮,非常美麗!有如祖靈流下晶瑩的淚光,也是對族人的悲憫的守護,教族人感動!於是,在社區中,常見藝術家利用自河邊撿拾,經由大地的琢磨刷洗,沈穩而明亮的小扁石,作為圖騰的底圖或輪廓,在施工上,相當費工,卻是最自然的作畫元素。另外,標購回收的昔日木電線桿,加以設計,橫放作為公共座椅,都是深具巧思,且原汁原味的原民創作。
翁俊雄對於各種媒材的運用和設計很有自己的想法,曾從事鐵工的他,不願原住民青年只能做粗工,設法將自己的專長和天份結合,將層次轉化提升,也因此特別對於鐵件具有相當熟稔而靈活的創作面向,不僅平面,還有立體的燈飾,青葉國小大門入口的高飛的蝴蝶、人面鐵雕、百合街燈、家屋門口的傳統陶甕型體的立體透空鐵塑,都是其強大創造力的展現,大頭目楊家的家屋,也有不少結合各種媒材所創作的精緻作品。青葉國小內的鐵雕「鞦韆-鰲芭的愛情」,係由翁俊雄帶領部落青年所共同合力完成,傳承意味濃厚。
巴冷公主和百步蛇相愛的故事在魯凱族裡傳頌著,而原住在鬼湖旁的巴冷公主,其後代就住在青葉部落中。青葉國小司令台後方,即是一座具百步蛇形體的戶外座椅和壁畫,完全以彩磁拼貼,配色鮮艷,形體生動,夏來坐臥清涼,雨後沖刷潔淨,置身於此最是愜意!順著校舍旁的樓梯,扶手兩端各有一隻圓石疊砌彩繪的意象毛毛蟲,樸質可愛!討人喜歡!踏著階梯而下,回頭望,階梯立面是羽化完成的彩蝶,對於社區,從耆老到學童,從紅藜阿嬤到藝術家,從意象到期許,從神話到生活,從傳統技能到藝術創作,青葉族人對於魯凱文化的傳承從地開啟。
透過社區裡的種種元素和再造核心,不難觀察出族人用心將魯凱族文化和居民生活緊緊結合,然而,誠如翁俊雄所言:「外牆是為了讓現代的人知道過去,特別是部落裡的孩子,打從心裡的認同和情感,是需要不斷透過教育來傳遞與深植,為了吸引遊客,外表的東西總是會做完,部落裡的文化傳承才是最根本且刻不容緩。」
留言
張貼留言